两代人的高考

发布时间:2019-07-03 点击数:26
   两代人的高考
                —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学习感想

每个人都有一终身难忘的记忆,每当高考临近时,总是让我回忆起我家两代人与高考的点点滴滴,仿佛回到从前,如今,高考早已不是成功的

必经之路,却承载了我们家两代人最深刻的记忆。

    1986年,我参加了高考。我父母是农村小学老师,有姐妹3 人,大妹早就参加工作。当时,我已经在国营工厂上班,端的是铁饭碗,吃的是商品粮,还有公费医疗,在那个经济困难的年代,特别是我家所住的合肥郊区,那里的农民还在“土里刨食”,过着缺吃少穿的日子,拥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的我,曾引起了邻居们多少羡慕的眼神。高考,仿佛离我很遥远,慢慢地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追求知识、参加高考,成为我人生的一个奋斗目标。1986年高考揭榜,我考上了合肥供销学校。对我来说是满意的。因为我的高考与众不同,边工作边学习,用于复习的时间有限,离校多年没能系统地学习高中课程,功课底子弱,况且当年高考录取率只在3%左右,能够考上已是幸运之事,总算两年的辛苦努力没有白费。1992年,小妹通过高考顺利地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,四年后,小妹毕业子承父业,到合肥一所高校任职从事教师职业,更是让父母从心底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。
    时光匆匆,岁月荏苒。2012年,转眼到了我女儿参加高考。“十年寒窗磨一剑”,女儿从合肥八中毕业,考点在滨湖合肥一中新校址。这已不是我当年参加高考,“一个人去战斗”,社会和家庭对高考的重视度和关注度都很高,一个人高考,全家人紧张。临近考试前,特地向单位告假几天陪考,主要是全力做好后勤保障任务,带女儿提前参观熟悉了考场,在附近借住了同学的房子,用于孩子中午的吃饭休息。高考第一天,目送孩子进入考场,考场里考生紧张应考答题,考场外的陪考大军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。上午数学考试结束出考场后,孩子只说一个字“难”,我们感到忧心的同时,也注意缓解她的压力,鼓励她对考过的科目不去焦虑,积极面对下一个的科目,好在接下来的考试都比较顺利。高考成绩公布的那天,我比自己考试还要紧张,当从电话中查到分数和排名时,成绩是满意的,没有出人意料的惊喜,也没有让人黯然神伤的失误,正常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。高考拼搏的日子过去了,填报志愿后,很快接到学校电话通知“你被录取了”,女儿如愿地远赴了香港中文大学入读。次年,大妹的儿子也顺利地考入合肥工业大学。如今,这两个孩子都在攻读硕士学位,在学历上是远胜过我们这一代,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。
    高考制度改革,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国策之一,从1977年开始诞生,在改革开放四十年进程中日渐完善。回想当年高考,对比今天高考,真是感慨万千,当年我参加高考时,是估分填志愿,孩子参加高考时是知分填志愿,分数和名次同时公布,更加透明公开,使志愿的填报更有针对性,更科学合理;高考录取比率也从当年30:1提高到2:1,高考考录学校不断增多,香港多所大学名列其中,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更多范围更广。
    风雨沧桑四十载,改革开放谱新篇。高考,是我们两代人最难忘的记忆,是我们青春时光的芳华。高考,点亮了我们的梦想,照亮了我们的未来,因为有了高考,让我们这个普通的教师之家文化素质不断提升,致敬高考,它给了我们公平地改变命运的机会,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,它使祖国富强,造福了千千万万中国人。国运昌,家运昌,愿我的家庭能有更多的子孙后代发奋苦读,在往后的高考中交出自己理想的答卷,为他们的人生打下成功的基础,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,也让我们的家庭成为一个崇文重教的书香门弟。(王莉莉
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来源:王莉莉


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0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