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合作社:纺纱织布突破经济封锁

发布时间:2021-05-17 点击数:30

    1942年,日军对淮南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,不准向根据地老百姓供应纱布。在根据地的各级农抗会、妇抗会帮助下,各地创办纺织合作社。以马坝区为例,该区民众纺织厂会同区农抗会,召开全区木工会议,研究改良纺车,由政府拨出贷数,解决全区的纺车问题。买不起纺车的,准许先领纺车和棉花,然后以工资还价。马坝、旧铺、士城等地区还创办纺织训练班,以乡为单位,每乡选一个中心村,聘请技术人员讲授技术,然后向各村推广。
    为解决群众纺纱织布的销路,合作社以布换纱或直接收购棉纱,具体规定,1斤3两纱可换取1斤布。据史料记载,古城区1943年9月有纺纱车5架,1944年增加到1000余架,还有织布机50架。嘉山县自来桥合作社新做100架纺车,不到3天就被社员、群众领完。盱嘉民众纺织厂至1944年4月成立纺织小组267个,参加纺织合作社的社员达5880人,社员股金501278元,纺织厂除特约的655架纺车纺纱给以工资外,当地农民自添349架纺车纺纱。据1944年1月统计,盱嘉地区7个区,已集中纺织合作社股金约160万元,其中,社员股金占50%。
    1945年9月2日,日本投降,抗日战争胜利结束。1946年,由于国民党政府背信弃义,对新四军发动进攻,新四军奉命撤离根据地,原抗日根据地的合作社遂停办。

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104号